国产果贴上"哥伦比亚燕窝果"标签 苏州一水果店被罚2万元!
资讯 .2021-08-24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购买进口水果,以填补日益增长的味蕾需求,这给进口水果带来了需求的时候也带来了隐患,一些不法分子以假乱真的做法造成了进口水果市场的鱼龙混杂。日前,苏州一水果店将产地为海南省的燕窝果,贴上了“哥伦比亚燕窝果”标签进行销售,被当地监管部门调查发现后处以2万的罚款!
据悉,该水果店将“哥伦比亚燕窝果”标签贴于海南产的燕窝果上,并在顾客询问产地时,明确告知对方是“哥伦比亚”。苏州工业园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接到群众举报后进行了调查,认为该水果店的销售行为足以对消费者构成误导,并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构成欺诈和误导消费者的违法行为。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决定对其处以罚款 2 万元。
该水果店不服行政处罚,提起行政复议。水果店表示,燕窝果原产地为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哥伦比亚燕窝果”系水果名称,不存在对产地进行虚假宣传。涉案燕窝果并不产自哥伦比亚,但基于社会一般人的认知,‘哥伦比亚燕窝果’一词通常意指该燕窝果产自哥伦比亚,该词语客观上存在较强的误导性。"
姑苏法院审理认为,案涉水果标签标注为“哥伦比亚燕窝果68元/个,该标注将涉案水果与“哥伦比亚”之间建立的联系可有两种解读,一是该燕窝果产自哥伦比亚,二是该燕窝果的物种源自哥伦比亚。
本案中的燕窝果产地为海南省,且并无证据表明该燕窝果的物种源自哥伦比亚。“哥伦比亚燕窝果”并不属于社会所熟知,更不构成商品通用名称。
作为消费者,对 " 哥伦比亚燕窝果 " 名称最通常的感知则是 " 哥伦比亚 " 系水果产地,故涉案商品标签已构成欺诈和误导消费者。当顾客向店员核实产地时,店员回复 " 哥伦比亚的 "。该回复如前分析属于确认产地为哥伦比亚,足以印证采用欺诈、误导消费者的方式对涉案商品进行介绍、销售。
综上,法院依法判决驳回水果店的诉讼请求。
苏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称,销售进口食用农产品,需要提供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购买进口水果时,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提供进口食品的合格证明文件,经营者有义务提供该合格证明文件。
那么,到底该如何辨别真假进口水果呢?
一是拼“颜值”。主要是看进口水果中文标签。
真正的进口水果标签通常纯外文且易贴难撕,假进口水果的外包装一般较为粗糙,标签很容易撕下,且通常印制的是汉语拼音加英文。此外,进口水果一般加工工艺良好,水果采摘后会马上进行冷藏,因此保鲜度较高。
二是看“护照”。主要是查看检疫证书。
进口水果必须有检验检疫机构签发的动植物检疫许可证和输出国家或地区出具的植物检疫证书。包装箱上须用中文或英文注明水果名称、产地、包装厂名称或代码,广大消费者可以此辨别水果身份。
三是查“产地”。我国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进口水果种类都有严格的规定,必须经过检验检疫准入才能进入我国。
消费者可以登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官方网站,看产地和种类是否在“获得我国检验检疫准入的新鲜水果种类及输出国家/地区名录”中,通过查“产地”来辨别进口水果的真假。
目前哥伦比亚仅有香蕉、鳄梨两种水果获准对华出口,燕窝果并未名列其中。
文章来源:现代快报、中国食品安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