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部分通胀压力,沃尔玛净利暴跌40%
资讯 .2021-11-1811月17日,美国零售商沃尔玛披露最新的季度业绩,2022财年第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4.3%,但由于通胀和供应链、劳动力短缺波及全美,沃尔玛盈利能力大受影响,单季净利润暴跌40%。
据观察者网报道,在沃尔玛高管和部分外媒口中,沃尔玛被塑造成“通胀斗士”的形象。该公司首席财务官表示,庞大规模和产品广度令其不会将较高的投入成本完全转嫁给顾客,而是自我消化了一部分压力。这也令消费者和仓储超市山姆俱乐部的付费会员在通胀压顶之时更多选择到沃尔玛购物。
沃尔玛还提到,受益于中国和印度Flipkart的强劲销售,该公司国际业务增长了约10%。但事实上,受租金红利耗尽、线下流量持续下滑等因素影响,该公司在中国市场早已风光不再,过去4年沃尔玛已在中国关闭80家门店,行业排名也出现下滑。
财报显示,在截至10月底的2022财年第三季度,沃尔玛营收1405.25亿美元,同比增长4.3%;归母净利润31.05亿美元,同比降低39.5%;前三季度,该公司营收4198.83亿美元,同比增长3.1%;归母净利润101.11亿美元,同比减少35.2%。
尽管这家全球最大的零售商提高了年度销售和利润预期,但该公司股价周二还是遭遇5月以来的最大盘中跌幅,因为高企的劳动力和供应链成本侵蚀其利润率。
在购物旺季到来之前,包括亚马逊在内的主要零售商一直在努力将产品运入美国,原因是近几个月来航运积压、亚洲部分地区的工厂关闭以及原材料匮乏。
尽管沃尔玛努力控制供应短缺带来的干扰,例如包租船只运送货物、提前订购产品送至美国、并将交货地调整到不太拥挤的港口,但该公司利润率还是受到打击。
“对商品的长期持续需求使供应链变得紧张,导致缺货和通胀,”沃尔玛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董明伦(Doug McMillon)表示。
目前,通胀和劳动力短缺已波及全美。今年10月,光沃尔玛一家公司,就有110万标准箱的货物运抵美国但是无法卸货。在即将到来的假日,美国消费者可能要面对大量缺货的货架和无法送抵的快递。
中国市场方面,沃尔玛并未披露具体的营收数据。不过,从该公司近期的动态来看,其在中国市场的策略基本以转型为主。
最明显的动作便是关店。截至9月,沃尔玛今年已在中国关闭25家大卖场。而从2016年到2020年,沃尔玛4年时间里在中国关闭了80家门店。
事实上,大卖场业态在中国早已风光不再。
在外资零售三巨头当中,家乐福和麦德龙已经决定退出中国市场。其中,家乐福中国于去年6月将80%股权作价48亿元卖给苏宁,麦德龙也将中国市场业务出售给了中国零售商物美。
大卖场衰落的原因,主要在于互联网经济下,电商、社区团购等业态发展迅速,这让传统大卖场受到巨大冲击。除此之外,中国市场人口众多,地域广阔,并且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消费习惯,业态相比地广人稀的美国也更加丰富。
在中国失意的沃尔玛也开始调整市场策略,转向山姆会员店这一新业态。山姆会员店遵从低SKU的产品策略,毛利率高于普通商超和卖场。
观察者网曾报道,2016至2020年,国内山姆会员店以平均每年3家新店的速度在增长。截至2020年底,山姆会员店在中国共开设31家门店,拥有付费会员超过300万。进入2021年,门店数量又增长到33家。
但无论是门店规模,还是品牌粘性上,山姆都没有形成绝对优势。
与此同时,山姆会员店在美国的老对手Costco也正在中国加速布局,除首家上海门店外,还有4家门店正在筹备中。但即便山姆、Costco这样的会员店头部玩家,在中国市场依然面临着不确定性。目前并没有足够证据可以证明这一模式能在中国行得通且可以广泛推广,毕竟山姆二十年间也只开出33家门店,Costco至今只开了1家门店。